您当前的位置:走进营口>老地方>正文

商埠巨商东永茂

文章来源:文章作者:发布时间:2017-05-04
   早年,在老爷阁东面的马市街,有一家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商号,名为东永茂油坊。其实,它并非专做油坊生意,而是以油坊为主,开粮栈,设银号,兼营代销业(“大屋子”)。东永茂的名称由何而来。因广东设有总商号,名为广永茂,而营口与广东之间有密切联系,便取“东”字,合意为“广东”。“永茂”二字的含义是“生意兴隆,永远茂盛”。 
  东永茂创办于1887年(清光绪十三年)6月,由广东人劳梅石、潘达球、廖曙臣做股东,潘达球为股东代表。山东人金德魅、胡麟登首任正副经理,后由孙绪甫、王经甫、戴玉衡、刘仪晨分别继任经理。 
  东永茂实力雄厚,财大气粗,逐步由单一经营转向多种经营。起初,只做粮栈生意,后来,三合发油坊倒闭,东永茂便将全部设备兑下,由自家经营。当时,油坊从业人员60多人,厂房30余间,货场200间(据说三合发油坊股份集资白银60万两)。开始是人工榨油,效率很低。随着辽河航运业的发展,东永茂的榨油业呈现繁忙景象。每年秋后新粮入仓时,他们便派人到田庄台、三岔河一带低价收购大豆,然后榨出豆油、豆饼,高价销往外地。东永茂的生意越做越大,于是,便来个“鸟枪换炮”,将落后的人力榨油改为机器榨油,机器由5台增加到20台,人员增加到200多人,每天榨豆油23000多斤,榨豆饼4800多块。生意兴隆,财源茂盛,东永茂成为营口的殷实富户。 
  后继有人,营业更兴旺。1936年,东永茂股东代表潘达球病逝,由其子潘杰臣接替。潘杰臣上任后,除继续经营榨油业之外,还兼办南北客商货物进出口事宜和报关转运,在辽河沿修建了两个码头,直接把货物运往南方出售。东永茂发迹之后,在大连、长春、吉林、开原、上海、香港等地设分号13处。他们在大连三泰油坊投股专办油坊业务和出口业务。在上海设永茂泰分号,并与广东、厦门、香港等地商号有经济联系。1895年(清光绪二十一年)又在营口设“茂托银炉”,1913年(民国二年)设永茂号银炉营口分号。此时,东永茂在营口已成为多种经营的巨商之一,名声显赫,南北皆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