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著名“大屋子”瑞昌成
文章来源:文章作者:发布时间:2017-05-04
辽河是营口的灵魂。有了辽河,早在清道光年间营口便称为商埠,老爷阁一带的辽河码头,“舳舻云集”,“帆樯林立”,构成一幅“桃渡停舟”的美景。码头繁忙,带动了老爷阁东、西大街的繁荣,开港后,南北商家纷纷来营口开商店,办分号,借地生财。
1910年(清宣统二年)瑞昌成商号开业,它是上海瑞昌成总号在营口设的分号。经理程春园,财东瑞康盛,取名瑞昌成,具有“生意兴隆,万事吉祥”之意,据说也与财东姓名有关。瑞昌成地处辽河渡口南端,建筑与西大街众商号不同,回字型(亦称天井式)的楼房,上下三层,设客房70余间,中间有露天空地,上设安全网,四周竖20根顶天立柱,坚固耐用,雄伟壮观,是当时营口少有的高层建筑之一。据历史记载,建此楼共花十万元现大洋。
瑞昌成代销店(营口统称“大屋子”),以经营颜料为主,兼营布匹、绸缎、杂货批发,代销美商美孚洋行、德商德士古洋行的煤油,年营业额达200万元以上,年利润30万元左右,是资金多、营业范围广的大商户。自1861年营口开辟为商埠之后,营口的“大屋子”有很大发展,光经营批发棉纱、布匹、杂货、颜料、药材的“大屋子”就有58家,规模大,交际广,多数在西大街,瑞昌成在诸多“大屋子”中名列前茅,南北客商慕名而至。
营口“大屋子”有其独特的经营特点,家家设有客房、仓库,有的在辽河沿设有自己的码头。南北客商来营口做生意,必须依靠“大屋子”进行交易,瑞昌成是南北客商的交易中心。“栽下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。来瑞昌成的“外城老客”,多是山东帮、天津帮、三江(江苏、江西、浙江)帮、广潮帮、福建帮,并在营口建有山东会馆、三江会馆、福建会馆(亦称分所),瑞昌成与会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,有助于做好自家的生意。
1910年(清宣统二年)瑞昌成商号开业,它是上海瑞昌成总号在营口设的分号。经理程春园,财东瑞康盛,取名瑞昌成,具有“生意兴隆,万事吉祥”之意,据说也与财东姓名有关。瑞昌成地处辽河渡口南端,建筑与西大街众商号不同,回字型(亦称天井式)的楼房,上下三层,设客房70余间,中间有露天空地,上设安全网,四周竖20根顶天立柱,坚固耐用,雄伟壮观,是当时营口少有的高层建筑之一。据历史记载,建此楼共花十万元现大洋。
瑞昌成代销店(营口统称“大屋子”),以经营颜料为主,兼营布匹、绸缎、杂货批发,代销美商美孚洋行、德商德士古洋行的煤油,年营业额达200万元以上,年利润30万元左右,是资金多、营业范围广的大商户。自1861年营口开辟为商埠之后,营口的“大屋子”有很大发展,光经营批发棉纱、布匹、杂货、颜料、药材的“大屋子”就有58家,规模大,交际广,多数在西大街,瑞昌成在诸多“大屋子”中名列前茅,南北客商慕名而至。
营口“大屋子”有其独特的经营特点,家家设有客房、仓库,有的在辽河沿设有自己的码头。南北客商来营口做生意,必须依靠“大屋子”进行交易,瑞昌成是南北客商的交易中心。“栽下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。来瑞昌成的“外城老客”,多是山东帮、天津帮、三江(江苏、江西、浙江)帮、广潮帮、福建帮,并在营口建有山东会馆、三江会馆、福建会馆(亦称分所),瑞昌成与会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,有助于做好自家的生意。
瑞昌成及其几十家“大屋子”兴旺发达,也给“大平康里”一带的汇海楼、杏花楼、太白楼饭庄、酒楼带来了繁忙景象,驻瑞昌成的南北商客,是饭庄、酒楼的常客。“小红楼”、凤鸣戏园也很红火,名角荟萃,好戏连台,这些“大屋子”的“老客”、“戏迷”常去看戏,久而久之成了京剧“票友”。时至今日,瑞昌成西面的西市区渔市文化活动站,每周仍有“票友”在活动,《空城计》、《借东风》、《清官册》、《甘露寺》、《串龙珠》、《洪羊洞》,一出接一出。
日本侵占营口后,办商业,售日货,扩充销售市场,排挤中国民族商业,瑞昌成的生意日益衰落。到1937年,只好由代销店转向工业生产,为日商加工丝绸。国民党军盘踞营口的末日,苦心经营了38年的瑞昌成,在风雨飘摇中倒闭了。如今,瑞昌成的名声仍记忆在人们的心中。